穿越时空的礼物

话说这次去洛杉矶的Amoeba,瞧见David Bowie的“Station To Station”黑胶,没怎么犹豫就买了,虽然它是张标价20美刀的二手。只因去年在淘宝逛黑胶店时曾跟这张有一面之缘,但一时糊涂没在那家店下单,转身告诉raindog,他就迅雷不及掩耳给收了——当时的标价是35人刀,之后我遍寻淘宝,再也没能看到低于150的标价。这件事让我念念不忘,再次相逢,怎能错过。

回京后,我患上严重的post holiday depression一直提不起精神,对美国的思念让Bruce Springsteen成了近日的心头好,这张早已烂熟的唱片就一直没开封。直到今早,边准备炖鸡汤的材料,边无意的哼起了“TVC 15”的旋律,“那就听一记吧”。
剪开外套,瞅见封套的上缘已经大片开胶,不免有些遗憾,“20刀还这个品相”。
抽出唱片,放上唱机开始播放,我瞧见封套里面好像还隐约有些泛黄的东西,“不错哦,还有booklet”,我把那一摞柔软的纸片抽了出来。“咦,这个booklet有些奇怪……”

待细细展开端详,这才大惊,原来这些纸片是来自于唱片发售当年——1976年的两份同Bowie有关的剪报:《Rolling Stone》和《Playboy》,以及两张简短的来自某地报纸的演唱会报道!

滚石的封面报道发表于当年2月,花花公子的专访则发表在9月。小份的报纸片段,报道了3月6日Bowie在Memphis Mid-south Coliseum的专场演唱会,从其背面的讣告能推测出报纸是local在Nashville。或许这张唱片的主人,正是一位来自猫王故乡的铁杆Bowie粉。他(她)收藏并从唱片、文字、照片等关于Bowie的一切出版物中了解、熟稔、追随自己的偶像,和身边每一个这样成长的中国孩子们并无二致。我无从知晓它是如何从田纳西辗转到加州,又如何从歌迷手里流落到市场的,但每一张二手黑胶唱片无疑都在其拥有者之间建立起了某种神秘的联系,而这历经36年并跨越大洋的几份剪报更让这张《Station To Station》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不知它最初的拥有者是否还在人世(我猜大量二手黑胶唱片都是被子孙在老人死后变卖进入流通的),前几天网络上爆出Bowie在纽约街头购物打车的照片他是否有关注,Bowie儿子导演的电影他是否看过并欣赏…… 奇怪的问题在心里累积,但不会有答案。唱片的故事比歌曲本身更引人入胜,我为身在其中而感到快乐。

(–感伤的分界线–)

这张唱片发行的1976年前后,对Bowie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之前的一年,他彻底抛弃Ziggy的身份,与Lennon合作出版了一张面向美国市场的唱片《Young American》,单曲“Fame”也成了他本人第一首美国排行榜和第二首英国排行榜冠军单曲(这首歌是如此热门以至于你现在常常能在NBA赛事或奥运会之类的场合听到,几天前在San Jose Mandonna演唱会的现场它也是warm-up list之一)。之后,他作为主角参演了或许是自己银幕生涯最重要的一部电影《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并勇敢的露出自己的下体(笑)。那段时间,告别了符号般的Ziggy身份以及巨大的商业成功之后,29岁的Bowie面前真正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呃,同样也是通往可卡因的窗户),他开始更积极的思考和尝试(当然,也或许是更广泛的毒品体验和幻觉),并享受成功和身份带给自己的愉悦。当年出版的《Station To Station》,他延续了自己在《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中角色的身份,“Thin White Duke”的冷静面容仿佛预示了之后在同Krautrock的跨界。唱片出版后的巡演延续了3个半月,随后不久他先后移居瑞士和德国,开始绘画、广泛阅读、听古典音乐并开始尝试使用合成器。1977年,Bowie与Brain Eno在柏林一同制作了唱片《Low》和《Heroes》。这两张无以伦比的唱片,同1979年发行的《Lodger》一起,被称为Bowie的“黑暗三部曲”,使其完成了从Glam Rock Monster到Recording Musician的转变。同样在柏林,在Bowie的帮助下,Iggy Pop一直在准备自己的第一张个人唱片《The Idiot》,它最终于1977年制作完成并由当时Bowie的签约公司Virgin出版。从音乐上很难讲这张唱片的伟大要归功于谁,它有太多Bowie “柏林时期”产物的痕迹,甚至在唱片内页里“David Bowie”出现的次数几乎要超过了“Iggy Pop”。

这几张报道,从那个年代穿越时空“pia ji”掉落到面前,着实让人激动。而除了有关Bowie的内容,那个年代的美国报刊广告也同样新奇。(开始暴露理工科本色)禄来的SL35M相机,今天国内二手市场上仍在活跃,且价格不菲;车载立体声音响系统大行其道;建伍功放利用供电解决互感串扰问题;Memorex从70年代时就开始利用高保真磁带进入民用市场;Royce将电脑技术的引入作为推广自己民用电台设备的卖点;Playboy里居然还有汽油滤芯广告;以及令人激动的Sony EX-2K LP/Tape/Radio一体播放机!

没有足够尺寸的扫描仪,我用相机把全部剪报拍了下来,有兴趣就一起来穿越时空吧!

David Bowie on Rolling Stone cover story, feb 12th, 1976
David Bowie Interview by Playboy. Sep, 1976 & Local Newspaper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One thought on “穿越时空的礼物

  1. 从豆瓣上,误入这里,不是非常清楚这里究竟是不是个青年老年或者中年的私人博客,可是隐隐约约,我看到了很多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东西。
    我会常来,还会翻翻你过去写的那些东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